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总要求,为弘扬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传承,汲取其丰厚的营养,激励青少年知行合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特别推出“用青春点亮国学”系列报道。敬请广大网友关注。
用青春点亮国学系列报道(23)
中国楹联协会手写“福”字合影。图片人物依次为中国楹联学会主席兼秘书长蒋有泉(中)、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孙之贵将军(右二)、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肖良平(右一)、中国楹联学会办公室主任胡春奎(左二)、中国楹联学会办公室副主任林向阳(左一)。 记者 商春竹摄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张贴的春联,开创了张贴春联的先河,延续数千年,人们依旧保留着这一独特的民俗。郑州印刷厂印刷制作的春联对联“我们家年年贴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是五福临门’”,“我印象最深的是‘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无论是合辙还是严整,诙谐还是雅致,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选取一幅春联贴在门上,为家庭祈福安康。
贴写春联——全世界最大的民俗活动
“从古至今,上至金銮殿,下至牛棚猪圈,春联一直是王侯将相,渔樵耕读,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形式。中国老百姓对春联有着特殊的情怀,写春联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俗活动,是书法艺术与民俗文化的完美结合,通过‘写’和‘贴’两个实践过程,不仅传承了几千年来的春联文化,更能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增添浓浓的节日气息。”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接受专访时说。
什么是年味?在中国人看来,有几样是必不可少的:吃饺子(汤圆)、放鞭炮还有贴春联。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诗中描绘了古代老百姓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每年春节前夕,都和夫人孩子一起买纸、措辞、写春联、写福字,其乐融融。手写春联一是可以把对新春、对亲友、对未来的情感抒发一下,二是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这个机会练练字。” 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书画家邹大力道出了自己对春联的浓浓情结。
了解更多郑州印刷相关的印刷知识,请关注河南彩虹光印刷 http://www.caihongguang.com 。 微信号:彩虹光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