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发源于中国人独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盖印两种方法逐步发展而合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了许多人的经验而成的。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代表,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把印刷术称为文明之母,这是再恰当不过了。
就字面意义而言,简而言之,印刷就是生产印刷物的工业。印刷物的生产,与印章类似。先刻印章版,后使印章版沾着上印油,再将印章上的印油转移于纸、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
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面貌,人们积累的经验可以写成文字,进行大批量的复制、传播,这就是社会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机会。
关于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功绩,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但是在谈到印刷术发明的历史时,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讨论的。在西方的很多书籍中,往往把印刷术的历史起点,定为谷腾堡的铅活字印刷,这实际上是故意掩盖了在此之前八百多年的印刷历史。我国的一些书籍中,在谈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时,把活字印刷、造纸、火药和指南针并列在一起,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活字版的发明,只是印刷术发明后的第二个里程碑,而忽视了我国的雕版印刷术。西方的历史学家中,也不乏客观、严谨的学者,他们都能以大量的资料,证实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
随着现在中原的崛起和河南印刷厂家的普及,以及中国印刷企业的发展, 印刷的商业化也越来越透明,印刷品的制作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 印刷品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原稿的选择或设计、原版制作、印版晒制、印刷、印后加工等五个工艺过程。也就是说,首先选择或设计适合印刷的原稿,然后对原稿的图文信息进行处理,制作出供晒版或雕刻印版的原版,再用原版制出供印刷用的印版,最后把印版安装在印刷机上,利用输墨系统将油墨涂敷在印版表面,由压力机械加压,油墨便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如此复制的大量印张,经印后加工,便成了适应各种使用目的成品。现在,人们常常把原稿的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统称为印前处理,而把印版上的油墨向承印物上转移的过程叫做印刷,这样一件印刷品的完成需要经过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等过程。
上述这些特性的要求,是提高印刷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值得所有印刷从业者和印刷厂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也是印刷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