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以科学技术革命为核心的视听时代的到来,手写春联的形式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印刷品出现的春联。这种形式的春联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意义上都发生了变化。
从内容上看,印刷春联不再表达个体的主观愿望,而是较为形式的喜庆祝词,祈福的意味淡化了;从形式上看,印刷春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无论在装裱方式及纸张样式上都是传统春联无法比及的,甚至出现了“会说话的春联”———在春联上装上电子声控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春联的审美形式,这些都表现了春联的装饰意义越来越重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祈福意义;书写时代的手写春联是一种主动的文学创作形式,在视听时代,人们通过购买的方式选择春联,主动创造变为被动接受。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机器印刷的春联,因其低成本与更加“美观”的形式而完全占据了春联市场。
印刷春联是现在市场上流传最广的一种春联形式,印刷春联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
印刷春联的优点(一)价格低廉。印刷春联可以通过机器大量生产,效率高、耗材低。数据显示,两个人一天的产量就可高达400幅至800幅。印刷春联低廉的价格极易被消费者所接受,每个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得起、买得到印刷春联,印刷春联受到了消费者们的广泛喜爱。
(二)形式美观。印刷春联通过机器的标准化生产,红底更加华丽鲜红,字体更加美观大气。比如有一种“立体发光镭射春联”,这种印刷春联色彩斑斓,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给人以仙境般的奇特幻觉和强烈的镭射光彩,精美绝伦。
(三)方便快捷。印刷春联不需要消费者自己购置笔墨纸 砚,不需要消费者会写书法,甚至都不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只要花上一点钱,就能在商店中买上一幅自己喜欢 的春联。印刷春联省去了消费者自己制作春联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方便快捷。
印刷春联的缺点(一)形式单一。春联不再是个性化的选择和创作,而是让人们追赶时尚、完成过年任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造成了春联原本文化意义的打折。印刷春联由于是由机器批量生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形式上的单一。印刷春联往往是红底金字,有的配有金边、镭射立体等装饰。但无论印刷春联的花色如何变化,都逃不脱那么几个特定的模板。在春联市场上望去,很多春联在形式上都是相同的。
(二)内容雷同,质量低。由于受印刷春联商品化生产的条件限制,印刷春联在内容上多是雷同的,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少,印刷春联内容相对于手写春 联来说质量较低。很多春联内容单调、陈旧、低俗,缺乏时代精 神。
(三)过度商品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观念深入人心,春联也开始商品化了。机器印刷成本低廉,形式上更加美观,相比手写春联更具竞争力。在大量印刷复制的背后,春联的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但春联的“美”却消失了,当机器千篇一律地准确复制各种字体的春联时,传统春联的书法艺术惨然消失。个体的主观创造和审美感受在商品面前变得无足轻重,春联不再是表达自我愿望、兼具书法艺术和审美艺术的一种艺术品。有些商家甚至把春联看作是一次宣传自己的好机会,在春联上印上自己公司的名字以作宣传推广,春联上出现了“某某公司贺”或“某某公司恭贺新春”等不协调的 字眼。 过度的商品化破坏了春联的书法艺术,损害了春联作为艺术品的纯粹美感。
三、印刷春联的未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印刷春联物美价廉的特点,使之与手写春联相比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印刷春联慢慢代替 手写春联成为主流。手写春联的形式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印刷品出现的春联。这一变化既有利有弊,印刷春联既有利于更广泛更高效地传承中国文化传统,但同时随着手写春联的逐渐消失必将对书法的传承、文学创作造成深远影响。春联的内容由过去的丰富多彩到现在的千篇一律。从文化心态考察,这是集体审美的一种缺失。
春联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文化样式,是一种民俗现象,还需 要人的参与,这是哲学意义上所必须阐释的价值定义。 也正因为有人的活动的参与,春联才成为民俗文化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在与时俱进的印刷春联广泛流行之际,仍要保有传统春联 的书写,使春联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能够在传承中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