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的困惑与思考
在决定向印刷电商转型后,我们首先思考的是模式。目前,国内印刷电商的经营模式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个人客户的个性化印品平台,如彩虹光印刷、世纪开元,主要产品是将客户照片制作为个性化相册、个性化台历等。另一类是针对企业客户的商务印品平台,如云印、阳光印网等,主要产品是名片、画册、宣传单、手提袋等商务和办公印品。这两类电商模式不仅针对的用户群不同,生产方式也不一样,前者多采用数字印刷,而后者偏重于传统印刷。此外,市场规模和成熟度也不尽相同,前者面对新兴市场,市场规模较小,需要教育和培训;后者面对的市场相对成熟,市场规模大,但竞争却非常激烈。
关于如何在这两者间选择,起初我们比较纠结。一方面,我们这几年的经验一直是B2C,但C端(针对个人客户)的单价比较小,也比较占用人工,快速赢利相对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B端(针对企业客户)是方向,一旦建立关系后会比较稳定。所以一直在B2C和B2B间纠结,摇摆不定。由于方向不明确,导致团队也比较困惑,士气不高,执行力也大打折扣。所以企业在做印刷电商前一定要想明白,到底是做B2C还是B2B,多和同行交流经验,把方向先确定下来,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推广。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探索,我们最终决定彻底放弃个人市场,专注企业服务。
在确定做企业服务后,我们团队也参考国内外一些印刷电商网站开发了报价系统、名片设计系统、在线下单系统,甚至开发了ERP系统。经过一番投入后,网站终于上线。然而经过线下和线上的流量导入后发现,客户根本不愿意自主下单,报价系统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客户也根本不懂。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还是QQ,让客户像买衣服那样自主完成下单似乎有点太理想化了。后来我们才明白,印刷品跟普通商品不同,需要跟客户反复沟通确认,本质是属于服务业,客户更需要有温度的服务。
回头再想,我们一上来就搞在线报价系统、在线交易系统等都是不明智的,因为自主开发这几个系统至少需要上百万的资金,即便第三方开发也得几十万,风险较高。
对于客户是快印店或同行的印刷厂而言,开发这样一个系统可以提高报价速度,减少人工,这是必要的。如果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的印刷企业,不建议浪费太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网站的报价系统或在线交易系统上。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企业网站,让客户通过PC端或手机端都能访问到你,通过这些端口把自己的产品和实力展示出来,让客户能从互联网上找到你、了解你、信任你,从而产生交易,并持续合作。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首要任务仍是“拿单”,拿到单才能保证企业活着,况且就目前而言,我们的订单还没多到需要自动化处理的程度。所以印刷企业对于如何做印刷电商要有清晰的认识,每个印刷企业的基因不一样,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不能盲目追随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