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印刷这样一个古老的行业,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至今已近1000年。印刷作为一个行业,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最古老行业之一。印刷作为技术的内涵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将永远不变。可以说,印刷不只是一门技术,也不只是在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本身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而数字资产管理将为印刷提供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为其完成不变的使命提供新的动力。这里我就谈谈数字资产管理对印刷业务模式的影响。
数字资产管理的内涵和范畴
资产最初从会计学领域产生,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这些资源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我们目前的理解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资源。数字资产即通过计算机的技术处理,保存在数字化存储介质上,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切资源。数字资产管理则是指从数字资产的采集,到数字资产的加工,再到数字资产的存储和管理,直至数字资产的各种应用的全过程。数字资产管理和印刷一样,是各种学科的综合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图文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它将在这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字资产管理的范畴是我着重想和大家分享的。理论上它的范畴覆盖所有领域,也就是所有的行业都需要进行数字资产管理。但它需要先对所服务的领域进行区分和甄别,比如:医疗、军事、文化、行政、商业等,但即使确定了上述明确的领域和范围,仍需做进一步分类。因此,具体到应用层面的数字资产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范畴清晰地界定。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呢?因为如果印刷企业将数字资产管理作为未来经营发展过程当中新变化的可选项目的话,首先要对自己所服务的领域进行界定。因为印刷企业具有加工业的特色,对所服务的对象一般不做严格地界定。所有需要印刷业务的客户都是我的客户,这对数字资产管理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印刷企业要将数字资产管理作为一个可选项,那么印刷业务的定向和专业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印刷领域 数字资产管理的特点
印刷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印刷企业将分化成为小而精、专业化强、能提供快速服务的企业。
(2)无特色、低水平的中小企业将会倒闭或被兼并,这是不可阻止的一种趋势。大型的综合服务企业在中国也会出现。
(3)由于缺乏与大型印刷企业的竞争力,中型印刷企业纷纷合并,联网经营或结盟经营。
(4)新型印刷管理公司将会出现,他们扮演了印刷购买者与印刷企业中间人的角色,管理客户的核心印刷需求,提供改进操作程序,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方面给予帮助。
那么,印刷企业有哪些印刷资产可以管理?
第一类:由印刷企业的服务对象——媒体、出版公司和其他具有专业属性的客户,带给印刷企业的。这些客户提供给印刷企业的数字信息,成为印刷企业最原始,也是最直接的数字资产。
第二类:在印制过程中,生成的各种版式文件、软打样、出版数据等电子文件,成为印刷企业的第二类数字资产。
第三类:还有一些印刷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提供了许多增值服务。例如,个性化印刷、摄影、网络广告、网站设计等服务,在完成这些服务的同时,所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成为印刷企业的第三类数字资产。
这里讲的主要是第一类,也就是印刷企业通过为其客户提供专业的印刷服务所积累下来的大量的数字信息,如何利用管理产生新模式的课题。第二类、第三类是提供企业现有模式的运作效率的问题,不作为今天讨论的核心问题。
围绕数字资产管理。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都有从采集/创建到管理、协作、存储、发布/查找和运用的一个过程。这样一个过程通过系统平台的支撑,最后向目标客户提供服务。在这个生命周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印刷企业的机会或者是我们擅长的地方。
在我们的印刷企业里,都存在着图2所示的这样一个传统的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存在着数字资产管理的要素。在数据采集这个环节,专业化和标准化是一种趋势,在数据加工、数据存储和数据应用方面,同样如此。通过这个图,我们想说的是,数字资产管理是一个专业化、标准化的过程。在这4个典型的环节中,印刷企业都可以找到发展和拓展业务的机会。
在此,我们也梳理了印刷领域数字资产管理的特点:
(1)数字资产的版权、所有权是客户的,不是自己的。
(2)单纯受托管理所形成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增长的空间有限。
(3)内容资产的专业化程度取决于业务的专业化程度。
刚才我也讲到,如果印刷企业是面向所有的客户提供印刷服务的,要做数字资产管理是特别困难的。因为他没有做专业化,他所掌握的信息是五花八门的,不可能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或者是通过技术、流程或内容的梳理使它的价值能够再挖掘。我认为,数字资产管理首先取决于你的业务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化。
(4)形成数字资产管理能力的主观愿望、能力和客户意愿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印刷企业希望在这方面寻求突破,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你的前瞻性,你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定位,还有你的坚持、决心,自己能力的不断打造,以及如何与客户协调好利益关系。
这是我们梳理出来在印刷领域的数字资产管理的一些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数字资产管理在业务拓展中的应用
营销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要了解你客户的客户。这是大家都很清楚的一个道理。大家知道,印刷企业属于加工企业,它的商业模式是B2B的,客户并不是印刷品的最终消费者,特别是商业印刷,因此通过了解客户的客户需求就可以掌握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向和方法。
数字资产的价值往往从这里发掘。
我认为,进行数字资产管理可行的方式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作为一种增值的服务形式出现,第二步是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盈利模式。从增值服务到独立的盈利模式,这往往是一个较长远的目标,需要耐心和坚持,此外需要培养传统印刷专业以外的能力,这仍然取决于企业的主观愿望和环境。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如果我们的印刷企业想在数字资产管理方面寻求突破的话,它并不是一个权宜之计,它与企业的方向、愿景、使命以及整个商业模式的定位和战略是紧密结合的。
从我们的经验和了解来看,数字资产管理可能形成的产品和服务如图3所示,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比如客户的客户数据库,也就是为客户建立他的客户数据库;另外,代理客户的客服工作;建立行业的咨讯网站;或者帮助整个行业用户建立网络平台;再有就是专业数据的存储服务等。在这里只是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内容,供大家来参考。核心是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数据库平台。
雅昌的实践
从方向性上来讲,做数字资产管理是想脱离单纯的加工业、受制于行业的束缚,或者说摆脱低利润、追求高增长的一个努力的方向。但实际上,根本的一条还是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去寻求更高的价值。这通过印刷本身是无法解决的,但通过印刷所获得的图像数据,数据的加工、图像的处理、文字的处理等,又为印刷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先天的机会。我们要客观地来看待这样一个模式以及它的优劣。
从雅昌的实践来讲,雅昌经历着从传统行业到新型文化产业不断蜕变的过程。2006年,雅昌就提出“传统行业资源+现代IT技术+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
这里也回答了我提出来的两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在数字资产管理方面有所突破,你的印刷专业性要增强。雅昌在起初的时候,就有意无意地把服务领域定位在艺术领域,经过18年的发展,雅昌所服务的客户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也有条件在艺术的领域做这样一项工作。第二点,就是你要充分地利用IT技术。IT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很宽范的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存储技术以及数字印刷、数字出版的技术。如何利用IT技术,一方面依赖于企业本身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其他行业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雅昌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包括企业人员的结构是否能够支撑这样一个商业模式。
雅昌从18年前就摸索着进入到这个领域,在这18年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摸索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雅昌,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数字内容管理技术,处理了占企业80%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是“传统行业资源+文化艺术”独特商业模式成功的重点。当然,有些企业不太一样,处理像票据这样的结构化的数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在雅昌,我们有一句话,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形成中国艺术品数据库,打造艺术资讯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开发艺术产品,实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我们的模式分为B2B和B2C。
B2B目标客户包括:艺术家、艺术经营机构(拍卖公司、画廊等)、艺术机构、艺术出版机构、艺术院校、高端商业公司、政府等。B2B业务范围包括:设计、数字采集、数据处理、印刷、出版策划、艺术品市场资讯、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广告服务、数据管理、数字资产管理等。
B2C目标客户包括:艺术爱好者、艺术消费大众、艺术品投资者、普通消费者。B2C业务范围包括:传统艺术出版物、数字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艺术品电子商务、高仿真艺术品、其他艺术产品等。
印刷行业是一个加工行业,我们依赖于客户对印刷品的需求,它的依附性,在产业链价值当中天然的被局限性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的企业要突破,需要从思维上跳出这种局限。我们看到,世界上的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B2C模式。也就是说,他有自己的品牌,有直接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比如沃尔玛、诺基亚、苹果这些大型企业,都有其广泛的应用群体。
那么,数字资产管理对于雅昌来讲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数字资产管理是雅昌面向B2B客户的,或者说是为我们一些传统客户提供更好的、满足他们需求的、提供更大价值的一种延伸。这是一个角色。第二角色,我们从B2B跨到B2C,从为小众的群体服务,走向为大众群体服务的这样一个必经之路。经过近20年的努力,依稀看到了这方面的曙光。我们会继续努力往这个方向走。要形成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这条路,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种实践对我们印刷企业来讲,应该是有一定借鉴价值的,这个借鉴价值不是来自于数字资产管理的本身,我想还有更深层次的涵义,就是:坚持、聚焦、创新。看好了一个领域,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为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在这个领域,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系列的基础,我想这才是大家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