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数字印刷分会与《数码印刷》编辑部联合开展的“数码印刷在中国”装机量与应用调查近日发布结果,本次调研继续从生产型数码印刷设备装机情况和数码印刷用户的应用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
从整体上看,数字印刷市场发展速度强劲,特别是在大市场环境成长放缓的形势下,数字印刷的成长与发展是一枝独秀的。从装机量调查情况上看,我国单张纸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机、单张纸高端彩色数码印刷机、连续纸生产型彩色数码印刷机、高速喷墨数码印刷机装机量总计4505台。这个数据说明了数字印刷从最开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今天已经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已成为印刷的主流方式之一。
2012年,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数码印刷装机量增长率有所放缓,降到29%。2013年增长率回升到36%,可以看出整个市场对于数字印刷投资的信心,市场成长速度非常可观。
从单张纸高端彩色数码印刷机来看,2013年比上一年增加308台,增长率接近35%。单张纸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也持续增长,增幅达26%。
值得注意的是, 2013年许多传统企业开始大量购进这种设备进行业务尝试。同时,高端连续纸彩色数字印刷机数量也稳定增长,增加了16台。它的生产能力非常大,是工业应用设备,主要应用于包装、标签、出版领域。可见,市场生产能力、数字印刷容量在持续提升。
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设备应用比较单一,主要在商业快印方面。单张纸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的商业快印应用占到64%;单张纸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的商业快印应用占到了51%。近年来,设备用在按需出版和包装领域趋势明显,增速较快。
装机量高速增长 市场进入调整期
我们针对112家企业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业务增长情况。大多数企业处于持平状态或者增长率10%左右,与装机量增长率相比,业务增长处于低增长状态。在调查中,有6家企业倒闭或转行,这说明数字印刷行业进入调整期,处于寻找新运营模式的发展阶段。另外,据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数据反映,利润增长甚微。
从应用调查结果上我们可以提炼出四个关键词:一是谨慎投入,在112家企业的调查中,上一年度约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买了新设备。26%的企业有设备更新的计划,同时印后设备成为关注的焦点。企业逐渐认识到印后部分为产品带来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探索转型,40%的企业有进一步扩张计划。数字印刷生产中心成为转型考虑的重点,企业在集中生产和规模化生产方面有更多的考虑和设计。三是网络印刷,大约有56%的企业正准备网络印刷建设。如何通过新技术进一步取得印刷的长尾,发挥数字印刷的特点,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四是健全发展。今天的行业更加理性,企业逐渐学会向内部抓效益,更关注数字化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等。
美国市场较成熟 国内企业应借鉴
数字印刷企业可以向代表行业趋势与方向的先进国家参考,这样企业在做选择时能够更加坚定、踏实。
以美国为例。一些数据能够说明美国近年数字印刷的发展情况:2009年,大约有12%的印刷业务采用了数码与传统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美国前14名企业中,有23.6%的企业采用了数字印刷技术;2009年美国数字印刷收入约58亿美元,虽然绝对值不高,但毛利约37%;2010年,数字印刷设备总装机量28147台,传统设备23791台,说明数字印刷设备增长已成为美国的主流;2012年,在设备材料采购方面,美国市场总额23.6亿美元,其中数字印刷机采购金额12亿美元,占50.9%。
美国的数字印刷有何借鉴之处?
其一,在于企业定位。传统印刷是按照客户要求做好加工,属于加工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如今数字印刷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客户所需要的印刷品本身不是结果,只是达到需求的过程。客户需要印刷品的原因是企业需要去认知与分析的。
其二,网络印刷、按需印刷是美国非常成熟的应用。通过新技术手段,把零散业务聚合为一门生意,从而实现跨越是对国内企业的挑战。今天,我国印刷行业有困惑,在印前处理环节,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市场不认同由此带来的高成本。真正把产品做到标准化和流程化,最大减少人工干预,是企业必须完成的。
例如,美国闪电源公司集合几百家出版社的出版资源,但它们每种图书平均印量只有1.6本。它们放弃了多个满足客户需求的角度,只提供一种开本、一种纸张,让业务简单化。它变化的地方在于内容,让长尾真正成为长尾,而非我们未能形成业务流的一个个断开的“断尾”。这样的标准化处理能力需要国内企业学习。
其三,美国数字印刷行业十分重视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使印刷品体现附加价值。例如,迈乐印刷和沃尔玛合作,进行跨媒体促销,仅直邮就提高了18%的访问率。这体现出了印刷的价值、用纸张沟通的价值。在媒体即时沟通方面,印刷的产业价值得到新的印证。
其四,不同于一些不注意系统性市场信息学习的国内企业,美国重视商业计划和市场规划方面的工作。有句俗语“天哪儿黑了哪儿歇着”,就是说边走边看,做到哪里在哪里总结。这恰恰使企业浪费时间、错过机遇,多走一些弯路。希望国内企业有勇气、魄力的同时,更好地重视商业计划和市场规划。
创造需求与差异 策略联盟助突破
我国数字印刷有两个挑战。
第一是高成本。这是因为在设备依赖进口的国情下,整个行业设备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高,造成市场对印刷品接纳的空间和范围被挤压了。即定价越高,市场运用机会越少。
第二是商业模式尚待清晰。面对这两大挑战,需要企业做到更多创新。台湾艺术大学校长谢颙丞教授提出了创新与改变三个维度:创新=创造需求+创造差异+策略联盟。这值得数字印刷企业思考。
创造需求就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数码印刷的需求何在?印刷企业首先要思考在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印刷行业如何在网络印刷方面有所作为,将商业模式推进新市场。除此之外,数字印刷新市场还有很多,例如,数字标签、照片书、按需出版的图书、个性化账单、个性化促销品、小批量商业印刷……这些都是企业的新机会。
创造差异就是要将市场细分,将服务创新。例如,武汉新新彩色数码印务有限公司转型定位于数字印刷生产中心:从加工商向服务商模式转变,改变服务理念,尽可能简化客户工作,让客户“变懒”;专门成立培训部培训客户,协助客户整理文件、进行色彩管理等工作,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客户的需要上,而且超出了客户对服务的期待。又如,陕西今古城商贸有限公司服务于中高端酒店客户,进行菜谱设计与输出,开发出海量菜谱模板,提供从拍摄到精装输出的一系列服务。目前加盟连锁店有160家左右,同时进行网络经营。
创造差异还在于练好内功,推动管理创新。例如,西安兰克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本身IT技术过硬,自主搭建网络印刷平台、制定网络印刷工作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平台等,它实时掌握快印店的经营情况,每日的财务报表或考勤记录等会通过软件定时发到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创造差异的维度无限多,对外、对内管理均要强化自身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建立策略联盟目的在于整合资源进行创新。让小批量、个性化成为大生意,必须有大资源平台介入。从外部资源来讲,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供应商资源,它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资源、对产业研究的资源等。客户资源、媒体资源、IT网络科技资源、业内协作同盟资源(跨地区协作资源)都是企业需要注意的外部资源。内部资源整合则在于组织具备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力资源团队。这样,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印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在于做印刷的所有同仁如何把握时代机遇,突破传统,以更加前沿的技术和理念赢得未来!